從唐代的曲轅犁,到新中國第一臺履帶拖拉機,再到現在各國最先進的拖拉機模型組成的模型墻,甚至還能看到59式中型坦克,這個博物館里的藏品有點不一樣。
這里就是中國第一座以現代農耕為主題的東方紅農耕博物館。而如果你覺得只看模型還不過癮,想看看現在的拖拉機“真身”,那只要走到路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一拖。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53個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名單,河南有兩地入選,其中一個就是洛陽的東方紅工業游景區。而東方紅工業游景區的兩個核心就是東方紅農耕博物館和中國一拖的主要生產線。
一年50萬人次游覽,這場工業游有哪些項目?
走進東方紅農耕博物館里,不僅能看到中國首臺拖拉機的同款產品——東方紅54型履帶拖拉機和國產第一代小功率輪式拖拉機等等這些“古董”,還能看到近年來一拖研發的最新型拖拉機。
展廳內這個威風凜凜的“大個子”——LF-2204重型拖拉機,就是一拖自主研發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換擋重型拖拉機。它的誕生,標志著中國一拖新的拖拉機技術平臺逐步形成,也標志著我國農機工業的技術水平開始與世界同步。這款產品進入市場后,直接將國外同檔次產品價格拉低了三分之一。
走出博物館,你可以選擇沉浸式的逛一逛這里的街區,紅墻、褐瓦、斗篷式的大屋頂的蘇式建筑群,見證著“共和國長子”落戶洛陽的那段崢嶸歲月,又或者參加博物館的體驗計劃,走進一拖的生產車間,零距離接觸這些大家伙,看看我們熟悉的拖拉機是怎么一點一點裝配而成的。
東方紅農耕博物館館長張迎告訴大河報·豫視頻記者,“2006年,中國一拖被評為首批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同時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一拖還擁有擁有國家工業文化遺產,就是連綿數公里的前蘇聯與東歐風格的工業和居民建筑群。為了深入挖掘這些文化資源的價值,中國一拖決定以景區的形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企業“后廚”,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企業以及中國農機工業?!?/font>
同時,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了解到,現在每年東方紅工業游景區的游客接待量達50萬人次。為了能夠更好的展示新農業、新技術、未來農機發展等方面的內容,2020年中國一拖利用原有的工業老廠房、投資2000余萬元建設了新的展館項目——東方紅智創空間,已于2021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
拖拉機和生產線,為什么會成為熱門打卡地?
工業游與其他旅游類別不同,那些工業遺存蘊藏著工藝文化、工匠精神等豐富文化內涵,不僅是“見證者”更是“訴說者”。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一座洛陽城,半部中國史,如果說洛陽見證了華夏五千年王朝更迭,那一拖從誕生起就肩負了發展中國農業機械化的使命,見證了中國農機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發展史。
在社交軟件上搜索“東方紅工業游景區”會發現,來到這里打卡參觀的分為兩大類,一部分是青少年,另一部分是老年人。
“我帶著爺爺奶奶來的,他們對這些拖拉機特別感興趣”,家住汝陽縣的劉女士帶著家里的兩個老人在去年來過這里,“他們說以前種地的時候全靠人力,后來慢慢有了拖拉機,但也是要在生產隊報名,排很久才能輪得到,現在來到這里才知道,原來拖拉機已經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了,這么厲害了”。
“2017年至今,我們以東方紅農耕博物館現有展陳內容為知識點,開發了一系列的研學課程,讓學生們能夠了解過去,了解那段奮斗的歷史”,張迎表示,景區先后獲得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也許這里以后會誕生無數個工程師、機械師,他們會把中國的農機做的更厲害”,一位老師再帶著學生游覽完景區表示,她來之前還擔心這些孩子們不感興趣,誰知道來了之后,孩子們如此興奮。
“‘東方紅工業游’承載著時代的記憶和體驗,以中國一拖為核心的洛陽澗西工業遺產街區,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也是全國3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中唯一的工業遺產街區”,張迎說,“來到這,不僅讓普通老百姓都有機會見到大工業的生產過程,還能讓游客切身體會到我國拖拉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并在隆隆的機器轟鳴中親眼見證輪式拖拉機的裝配過程?!?/font>
這個以“東方紅”為代表的文化IP喚醒了無數人關于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的回憶與情懷,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父母曾經奮斗過的地方”看一看。
從“耕地不用?!钡健案夭挥萌恕?,打破你對拖拉機的刻板印象
拖拉機的廣泛應用讓中國農民們開始了“耕地不用?!?,而現在已經有了“耕地不用人”的拖拉機。
在今年10月份北京舉辦的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一拖的東方紅LF2204無人駕駛拖拉機是唯一入選的農機展品。東方紅 LF2204 無人駕駛拖拉機是國內唯一一家在動力換擋機型基礎上開發的無駕駛室無人駕駛拖拉機,除了拖拉機的常規基本功能外,不僅能夠實現擋位的自動切換,還能夠遠程對拖拉機狀態進行干預調整,并實現可視化監控,能夠控制旋耕機、整地機、翻轉犁、播種機等多種農具進行實地無人化作業。
在黑龍江建三江七星農場,“東方紅”LF2204無人駕駛拖拉機、LF1104無人駕駛拖拉機順利完成規模面積無人駕駛玉米播種作業和水田耕整地作業;
在內蒙古通遼,185臺“東方紅”LX904自動輔助駕駛拖拉機集群作業,成為當地甜菜增產增收的得力助手;
在河南、河北,“東方紅”智能農機幫助更多農民從田間地頭的忙碌中解放出來,助力主糧作物增產增收;
在西北的甘肅、山西、陜西等地,“東方紅”智能農機在多種主糧作物和經濟作物耕種中實現應用,受到用戶普遍歡迎;
在安徽亳州中藥材種植園項目中,“東方紅”無人拖拉機和自動輔助駕駛拖拉機協作,實現中草藥種植智能化……
當農業圈外人還停留在拖拉機啊能有什么特別的刻板印象之中的時候,一拖的拖拉機制造發展已經朝著智能化、高效化、自動化方向昂首向前。
河南農機補短板,一拖還需繼續做領路者
1955年,中國一拖前身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在洛陽開工建設,1959年建成投產,是國家“一五”時期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1958年7月20日,54履帶拖拉機開出了一拖廠的大門,中國有了第一臺自己的拖拉機。
在計劃經濟年代,東方紅拖拉機完成了我國60%以上機耕地的耕作,為中國人解決吃飯問題作出了突出貢獻。進入市場經濟后,中國一拖以持續推進主導產品技術升級為主線,加快體制機制變革,在企業發展不斷躍上新臺階的同時,積極引領行業技術進步與轉型升級。建成投產至今,中國一拖已累計向全球提供了370余萬臺拖拉機和400余萬臺動力機械,大中型拖拉機的市場占有率和社會保有量居國內同行業首位,為加快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在讓中國人吃飽飯這件事上,一拖功不可沒。
從中國第一臺履帶拖拉機、第一臺八擋小輪拖,到第一臺大馬力輪式拖拉機,再到第一臺動力換擋拖拉機、第一臺無級變速拖拉機、第一臺無人駕駛拖拉機……
有農機行業的資深人士表示,正因為有了中國一拖持續不斷創新追求,才帶動了整個農機行業的技術升級,也奠定了河南農機裝備制造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方案(2022—2025年)》。方案明確,到2025年,建成以洛陽為核心,鄭州、開封、許昌、新鄉、南陽、駐馬店等地為支撐的現代農機裝備產業集群。
“之所以選擇以洛陽為核心,其實就是因為一拖在農機行業的領軍地位”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總經理王云飛說。
在補短板的行動方案中,也明確的多次提到了中國一拖,要求支持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等產業鏈龍頭企業發揮技術優勢,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鼓勵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與國外創新主體合作建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研發能力。
對此,中國一拖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繼續加大對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的支持力度,同時,中國一拖將繼續加大拖拉機動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的建設和投入,持續優化研發條件。同時,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工程,為糧食安全和農機化整體水平提升發揮更大作用。